通過錐麓大斷崖續行,經巴達岡駐在所遺址後一路陡下,幸賴登山杖支撐,才免於腿軟滾下山。過錐麓吊橋抵燕子口,終於結束今天的錐麓行。回首遙望孤懸山間的巴達岡一號橋,都說往事如煙,然而屬於錐麓的種種記憶,怎能輕易遺忘。 經過大斷崖的震撼體驗,才剛鬆口氣,又有新發現,嚮導推斷這是山羌的腿骨。不肖獵人無視國家公園禁令,野生動物難逃一劫。 細雨斜陽,虹橋通往心靈的故鄉。不可預期,美麗卻稍縱即逝。「活在當下」的生活美學,彩虹是最佳代言人。 雲來山更佳,雲去山如畫。 雖是下坡,但膝蓋受力大,還是慢走為宜。 早年原住民小朋友到巴達岡上學,必須經過巴達岡一號橋。公視的福爾摩沙系列,採訪小組曾冒險硬闖毀損的舊橋,搖搖欲墜的吊索、鬆脫裂損的橋板和萬丈深淵下的滔滔急流,驚險的畫面令人捏把冷汗。如今走上新建的巴達岡二號橋,安全無虞還能優閒賞景,福氣啦! 清泉匯聚成潭,宛若碧玉垂墜。 神斧一劈,分山裂石。 據說野生金線蓮療效神奇,遠非人工植栽可比。只可惜過度採集,幾已絕跡。 巴達岡海拔450m,群山環抱。 平坦寬廣,昔有立霧溪流經。之後溪流因劇烈下切作用而陷落,切割出峽谷地形,巴達岡則成為較罕見的高位河階台地。 早年內太魯閣居民至東岸交易貨物,巴達岡為必經之地。 警察駐在所、學校、旅社、衛生所等設施一應俱全。 後來日本政府強制原住民遷村,巴達岡逐漸沒落。 繁華落盡,如今徒留斑駁石柱,滄桑話當年。 巴達岡距終點燕子口約1公里,雖是下坡路,但是又陡又滑,絲毫不能大意。 如果逆向由燕子口起登,通過這一段急上坡的考驗,抵大斷崖觀景後原路折返,來回約6公里,算是濃縮精華版的行程。 終於抵達燕子口。站在錐麓吊橋上俯瞰雄奇的立霧溪谷。公視拍攝福爾摩沙--「花蓮港之旅」時,日據時代的舊橋已毀,而目前的錐麓吊橋還未興建,所以工作人員必須下切溪谷,度過枝幹拼湊成的克難木橋,再上攀溪谷。事隔多年,感謝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規劃,讓軟腳丫今天能親訪錐麓,並輕易的經由吊橋度河。 嚮導說燕子口不好停車,所以還要走一段公路到布洛灣。沿途會經過隧道,幸好帶了手電筒。 嚮導懷疑愛車被人動手腳,決定打打氣再上路。回花蓮市區,嚮導照原價收費,省了接駁車,費用一毛沒少,更沒有一句抱歉。要不要據理力爭?小丫還要在花蓮玩幾天,孤身在外,不想多生事端。只是要提醒山友多留意,如果打算花錢找人帶路,務必慎選嚮導,甚至先列清楚條件並簽約,可能會更有保障。 人為的遺憾將隨立霧溪水流去,而關於錐麓的美好回憶,卻似峽谷深刻,如岩壁永恆。 ---全文完 旅行日期:100.7.20
- Nov 08 Tue 2011 21:05
錐麓古道5-滄桑憶往巴達岡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